发布时间:2024-12-18 06:55:57 浏览:
“体育老师病了,这节课我来上!”体育课时被占用,是不少人学生时代挥之不去的记忆。但从新年开始,深圳市中小学的体育老师们不仅不再会“被生病”,还要和学生们“天天见”。
这得益于刚刚出台的新政。深圳市教育局日前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
“动起来,向‘脆皮学生’说拜拜。”政策的出台引来不少公众点赞,但现实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增加体育课后要减少什么课程?现有体育场地够吗?体育教师的缺口如何补?体育课如何才能增量又提质,真正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抱着足球冲向球场,和同学们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比拼,是北京四年级学生金豆每天上学最期待的事:“出一身大汗,别提多爽了,下午学习时也能更带劲。”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多地已有多所中小学探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2021年,北京出台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到5节,高中每周3到5节。前不久出台的《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小学阶段每天1节体育课,鼓励初、高中逐步增加课时。
地方政策的背后,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健康始终如一的关心,是对学校体育工作日益深入具体的指导。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从法律的高度保障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权利。
随着学校体育政策体系的日益健全,各地持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数据显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提升,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1年的38.5%。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长久以来认为体育课是“副课”等错误观念的存在,在一些地方体育课并没有开齐开足,体育课“走过场”或登上课程表实际却保证不了课时的“阴阳课程表”依然存在。来自中国教科院的调研数据显示,尽管较之以往已有长足进步,但目前全国线小时体育锻炼的中小学校只有60%左右。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上述多地相继出台关于中小学生“每天1节体育课”的实施意见,是对国家层面要求的进一步落实。而与以往的“鼓励”“试行”相比,此次深圳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课程的“硬性指标”,是在“中小学生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等话题备受关注的当下一次旗帜鲜明的亮剑:体育课非常重要,不能再有任何模糊余地。
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段锐认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培养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保障体育课就是保障了孩子们运动素质的培养,才能进一步谈运动习惯的养成和运动时间的落实”。段锐表示。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副教授闫俊涛也表示,体育课“天天见”,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看得见:“体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还有助于释放压力,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每天1节体育课,有助于提高大脑的血液流动,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
保障中小学生在校体育课时的政策规定方案相继出台。叫好之余,公众更为关心的是,如何才能把好政策落在实处?
一是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要减少什么课程给体育课时腾时间,需要学校审慎考量。“以小学阶段为例,每周35节课大多是学科课程,是学生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增加体育课时的同时,要合理协调与其他学科课程的配比。可以考虑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闫俊涛说。
二是要满足“每天1节体育课”的课时任务,现有体育教师缺口较大。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北京某小学,不大的操场上有四个班正在进行体育锻炼,但其中一位执教教师是数学老师。该校校长表示,按照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课时量,该校至少还需要三位专职教师,“一时半会补不齐”。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李培也做了一个测算,目前一名小学体育老师每周课时大约为16节,深圳小学在校生有超过116万名,按照50人一班计算,在不增加体育老师周课时的情况下,需要超过7000名体育教师,加上初中和高中,总计需要超过11000名体育教师,师资缺口为4000人左右。
三是很多中小学校普遍面临运动空间不足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恰逢入学高峰期,活动场地更是捉襟见肘。“城市老旧学校、学生众多的超大学校,生均运动场地并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现实中的一个现象是,越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学生越多,生均场地面积往往越小。全体学生不能同时到操场做操、跑步的中小学校不在少数。”天津一位体育教师说。
对此,有评论认为,“每天1节体育课”看似是每周增加两节体育课的问题,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配套政策十分关键,需要改革的魄力和创新的精神。
对此,深圳此次新政中也给出了部分解题思路。如针对师资问题,意见表示将“深化教师招聘改革,进一步完善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等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聚焦场地问题,意见则提出“加大场地设施新改扩建力度,已建成学校通过立体式扩容挖潜,拓展体育运动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校区)或新建学校建设包括游泳池在内的综合性、多功能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周边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服务,有效协调利用社会资源补齐短板”等举措。
学校占地面积不足6000平方米,只有一个篮球场、两块羽毛球场以及两条100米的不标准跑道,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小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麻雀小学”。为弥补运动场地不足的窘况,学校在街道办的支持下与相距不远的龙华公园签订了10000平方米的场地使用协议。
一些学校通过试行长短课、个性课表等举措,既实现了“错峰”上课、解决了场地拥挤问题,也为多出来的体育课时找到了空间。此外,让社会俱乐部进入校园,联合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的选择。
越野滑雪(轮滑)、垒球、马术……通过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创设的“家长选项目—学校出场地—社会出师资—学生练技能”的组合模式,这些以往在传统体育课上并不多见的体育项目将登上成都中小学生的课程表。沟通之桥搭建在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缓解了学校教师结构性紧缺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对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进行了有效补充、补优。
在用政策、文件等保障体育课时的同时,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增量只是第一步,要想让孩子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提质才是当前体育课更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孩子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存在很多年了。”清华附小体育教研室主任任海江表示,当前部分体育课教学中存在过于强调技术的现象,“其实想让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氛围很重要。”
任海江介绍,为了让学生爱上体育课,清华附小一直在做课程研究。小学一、二年级重兴趣和习惯,强调“基础牢”,尊重其“天资与天性”,将游戏贯穿到体育课中,让孩子们先觉得体育课是好玩的,在玩中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三、四年级重技能和方法,强调“腰杆硬”,针对学生身心处于“U”型底部发展期,砥砺其意志与行动,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五、六年级则重团队和特长,强调“起点高”,关注学生身体处于第二发展期、创造与逆反期,培养掌握专项运动技能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志趣。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曾总结目前中小学体育课普遍状况是“三无七不”,即无难度、无强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不长跑。在他看来,体育课不该变成活动课,内容不应只有简单的踢腿拉伸、列队跑圈,要具有持续一段时间中等以上强度的运动负荷。
中国教科院的相关调查也显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70%以上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普遍为中低强度,而中高强度(平均心率140~160次/分钟)才是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专家们呼吁,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体育课时,在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上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提升体育课的锻炼效果。
“在上述两点的基础上,好的体育课还要注重综合素养培养,体育课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还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养。强调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在运动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对水平、教师教学方法和效果等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教学质量。”闫俊涛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